雖然不少人說《一代宗師》不太好看,但拍了 17 年而且相信是比較易明的一部王家衛電影,都想捧一下場。
自問不喜歡睇王家衛戲,因為好難明,所以不能和他以前作品比較了。
今次一代《一代宗師》拍攝手法重點不在功夫,在唯美的畫面;「宗師」不是講葉問,而是講傳承。
片中劇情不連戲,不交待角色交雜,突然出現一角,突然打交,突然轉行,和故事其他角色無關。
當人人以為葉問是主角,但其實只是襯托章子怡飾演的宮二。
相信「估唔到」是這套戲最大的賣點。
其實這套戲最讚的,都是攝影師和武指袁和平,可以將水滴,雨,風雪等拍得很有美感;即使梁朝偉年近50未學過功夫,依然而打得似模似樣,但論突破,色戒中演漢奸反而覺得比呢套更突出。
章子怡一幕雪中練功,另外和張震對打的重頭戲,真的拍得藝術美感與武術美感並重。是另外一套葉問所沒有的。
至於導演,則見到在劇本方面下不少功夫,如葉問的生平等,都盡量跟據史實。
另外金句也多,如
- 世間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別的重逢。
-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,是我的運氣。可惜我沒時間了。
- 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裏了。
- 我心裏有過你,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。
- 想想,說人生無悔,都是賭氣的話。人生若無悔,那該多無趣啊。
- 一條腰帶代表一口氣
- 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
- 人世間的每個相遇,都是久別重逢
片中不停出現各個金句,可見十年花了不少精神。
片中最深刻的反而是當代人在文明和封建的夾縫裏,社會好像開明了,但實質保守得很。
宮二的父親被大徒弟馬三殺死,但宮二雖然未嫁但已許婚,依然沒有地位,沒有繼承權,連代爹復仇的資格都沒有。
一班叔伯們不幫手不特只,還希望宮二方棄復仇,宮二不肯放棄,他們反而要她放棄婚約,許下不結婚,不傳藝,不留後才讓她代表宮家復仇。這班叔伯還好像看戲般,說二兩套不同風格的宮家六十四手對決。
雖然巾幗不讓鬚眉,但是要一位妙齡少女對一個同樣功夫出眾的當打壯男,風險之高可想言之,正是「唔死都一身殘」,亦使即使贏了也受了內傷,餘生也要不斷與這次傷患搏鬥。
另外亦可見中國人醜陋的一面,所有武藝或者藝術,總之是師徒制的,很多時授徒都會留有一手,將最精髓部份留下,免得徒弟叻過師父,在這種風氣下,中國文化發展一代不如一代,中國文化精髓並不能代代相傳,可悲。
王家衛談《一代宗師》(劇情解剖)
“戲裡說的人活一世,有的活成了「面子」,有的活成了「裡子」,能耐是其次的,都是時勢使然。但是其實更動人的是,很多人默默在做很多事情,他們沒有光環,他們默默地把祖宗傳下來的東西,一路傳下去。”
拍《一代宗師》,王家衛裝了滿肚子民國人物和故事。
電影裡章子怡飾演的宮家二姑娘宮若梅,為了報殺父之仇,斷髮奉道,一輩子不婚嫁不生育。原型是民國時代的奇女子們,其中一位是施劍翹。她的父親,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受俘於北洋軍閥孫傳芳,被孫殺死,懸首曝屍三日。施劍翹20歲,立誓復仇。先是寄望堂兄,落空,又有人用代為復仇為交換來求婚,她真嫁了,丈夫一路陞官,卻老是推脫「時機不成熟」。施劍翹攜幼子不辭而別,自己探得孫傳芳下落,在孫傳芳去天津佛教居士林進香時,用勃朗寧手槍連發三槍將其擊斃。成為轟動民國的一件大事。此時距其父被殺已十年。
「民國人的剛烈,達到這個極致。」王家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。
片中,佛山人葉問7歲學拳,成了詠春拳名師陳華順的關門弟子。葉問後來又叫「培德里葉」,因為整個培德里都是葉家的。40歲前衣食無憂,讓葉問可以沉湎於對功夫的喜好。《一代宗師》真正的故事從1936年講起,葉問在這一年由兩廣國術館推舉,與從奉天南下辦引退式的中華武士會會長宮寶森過手,取勝。宮家二姑娘不服,給葉問遞帖相約一決高下,這次葉問輸了。抗戰爆發,葉問、宮二、一線天……這些當年的武林高手,各自流落。
《一代宗師》事實上應當歸入華語片導演嘗試功夫類型的那波潮流。李安1999年拍《臥虎藏龍》,張藝謀2001年拍《英雄》。《一代宗師》劇本2001年註冊,真正開拍已是2009年底。
潮流中幾張面孔反覆出現:梁朝偉、章子怡、張震。但這次,梁朝偉真開始練武。「我從小就喜歡功夫,武打電視劇也演過不少,像《倚天屠龍記》、《鹿鼎記》,但從沒學過功夫。《一代宗師》開拍前一年,我47歲,真正開始學詠春。」梁朝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。
雖然原本在2012年上映的計劃落了空,《一代宗師》卻沒有變成「一代失蹤」,自嘲「拖稿王」的王家衛也真的交了稿。想在2012上映,因為正好是民國百年,王家衛希望在一百年後回顧那個年代,寫出「中國人的美」。
「今天我們回頭看,民國實在有些東西太美好。但再往後50年,回頭看2013年,也有它的美好。每次我們回頭都是這樣。我們總說,很好的東西不見了,其實可能只是暫時不見。」王家衛說,「不少電影講人的醜陋、黑暗,劇情好發展,也好寫。但任何時候你都會碰到一些人,覺得他們很美。中國人有非常美的一面。」
從真正籌備開始,電影《一代宗師》歷時十年多,拍攝耗時三年。直到2012年11月上旬,劇組仍在廣東開平補拍,停機當天,還拍攝了九個多小時。王家衛捨不得結束,因為這樣的台前幕後陣容,投入這樣多的力量創作,在他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可一不可再了。他說這甚至可能是自己最後一部膠片長片。拍《一代宗師》的富士膠片,是這個型號生產線上的最後一批,王家衛特意保留了一盒:「很傷感,你會看到那些攝影機,今後它們該做什麼呢?」
電影最後一個鏡頭,落在宮二決意復仇時停留的佛寺大殿。那是遼寧義縣奉國寺的大雄殿,建於1020年,遼代佛教建築的最高成就。1948年遼瀋戰役義縣攻堅戰,一枚砲彈擊穿大雄殿殿頂,落在佛祖釋迦牟尼佛雙手中,卻沒爆炸,只是損傷了佛像右手。鏡頭掃過塵封的佛台上一盞盞燃亮的佛燈,呼應電影裡武林前輩囑託後輩的一句詞:「點一盞燈,留一口氣。」王家衛說,「好東西某天還是會保留下來。」
「生活才是最高的高度」
南方週末:你對民國的懷念在哪裡?
王家衛:並非我對民國特別情有獨鍾,只不過是這戲以葉問為主線,而葉問這一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民國歷史。民國是中國武術的黃金時代,那時大家都認為需要一個強國,這是個獨特的時代,從武術家身上我們看到很多那個年代家國情懷的東西。很多電影會寫我們現實的一面,我希望這部電影能體現出中國人美的一面。
譬如說宮老爺子跟他師兄丁連山的關係,他們就是願意成為一個面子,也願意成為裡子,因為大家有一個不同的責任,那一別就是三十年,對宮老爺子來說,他會認為練武之人輕生死重離別,這不是一般民族會有的。
南方週末:「裡子」和「面子」怎麼理解?
王家衛:燉蛇羹那場戲,你要留意一下丁連山說離開東北是1905年。那年中國歷史上有件大事,就是「北方暗殺團」的吳樾行刺(滿清出洋)五大臣。吳樾、張容那一批北方豪傑,要把滿清推翻,他們以暗殺為方法。
梁啟超說那個年代是暗殺年代。推翻滿清,一是共和、革命,一種就是最激烈的,暗殺。一明一暗。
他們認為推翻滿清不能用溫和的政治運動,必須要用極端手段,就是暗殺。丁連山和宮寶森分手的時候,丁連山問宮寶森,掌一個門戶容易還是浪跡天涯容易。宮寶森說當然是掌一個門戶容易。那丁連山就說,他就去做那件不容易的事。
這是真有其事的:一個日本浪人叫薄無鬼,在東北奉天大街上,用武士刀畫一個圈,說這是日本領土,進來就死。這是圈套,結果很多熱血的國人都去挑戰,死了。圈越來越大。丁連山把薄無鬼幹掉,從此離開東北走進「鬼道」,他也得了外號叫「關東之鬼」。
宮寶森就是「面子」,接替師兄做中華武士會的會長。中華武士會,明裡是武術救國,暗中就是北方暗殺團。就像日本的柳生家族有「明柳生」和「暗柳生」,明就是將軍家的教練,暗的都是專事暗殺的隱者。
故事特別動人,但是因為趙本山老師那個時候身體不行,所以沒辦法把他那條線拍得更仔細。
南方週末:影片裡你安排了很多人,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,他們各自做了完全相反的選擇。
王家衛:從清末民國,到抗戰,到香港,這是一個大時代,裡面發生了多少事。大時代裡,每個人要選擇,有一些人會繼續往前,有一些人寧願留下,有一些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。
面對這樣的時代,其實生活才是最高的高度,不管你的武藝有多高,生活才是非常難越過的高山,它可以消滅你的意志,蹉跎你的事業。最後電影裡很多人都可以成為一代宗師,章子怡可以,一線天可以,馬三也有這個能耐。但最後只有葉問走到了最後,把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傳了下去。
南方週末:所以你覺得葉問其實才真正越過了最高的高山。
王家衛:對。當年很多人認為,武功秘籍每代傳人不要超過16人,不要傳外人。但葉問到香港後就把詠春發揚光大。他們說他把詠春最古典的精神弄沒了,所以說是因他而起,因他而終。但對葉問來說,他沒門戶之見,認為武術應該是大統。
南方週末:除了大選擇之外,電影裡還有兩個關鍵詞,轉身和回頭。
王家衛:我為什麼把葉問跟章子怡對立,他們是一陽一陰。武功上也是,因為詠春拳基本上是直線的,只有眼前路。最主要的是面對面,他認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。但章子怡的八卦掌,認為兩點之間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。她會繞圈,走到你背後。這也代表了兩種人生態度,一種人眼睛永遠望著前面,章子怡是永遠看後面,到最後她寧願留下,因為她一生都在回頭。
所以為什麼梁朝偉說你缺一個轉身,你沒往前看。那老猿掛印的那個回首望月,就是說很多時候回頭是一種回想,一種反思,但有時候也是懷舊。
他們沒有光環,他們更動人
南方週末:張震演「一線天」,與梁朝偉演的葉問沒有對手戲,他們應該是怎樣的關係?
王家衛:他和梁朝偉平行——都是武功高強,經歷苦難,最後都到了香港,都為生活做了並非自己理想的事。最後都是開宗立派,但一個有了光環,成為一代宗師,另一個就成了一代理發師。也就是戲裡說的人活一世,有的活成了「面子」,有的活成了「裡子」,能耐是其次的,都是時勢使然。但是其實更動人的是,很多人默默在做很多事情,他們沒有光環,他們默默地把祖宗傳下來的東西,一路傳下去。
南方週末:所以更動人的是那些「一代理發師」?
王家衛:我小時候,家下面有一個理髮廳,小的時候就聽說很多身懷絕技的高手都混到裡面,到了香港之後就是地頭蛇。
張震演的一線天,原型其實來自兩個人,第一個人是八極拳的大師,叫李書文。他出手不留情,但是他人非常懶,他說有用的一招就夠。另外一個是台灣的大師,叫劉云樵。他在民國時代也是一個特工,也是為了抗日做了很多事情,之後到了台灣也是發揚八極拳。
很多人都身懷絕技,有些人能拿到光環,那是因為他有這個機遇。但是沒有這個機遇不代表你不需要做這些事,有些人沒有這個光環,但是一路在保存祖宗存下來的東西,我認為這個也是很重要的東西。
南方週末:武林人士在風月場所「金樓」聚會,有句解釋也很好,叫「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」。這是研究史料找到的,還是你自己的感悟?
王家衛:是我的感悟。你要注意到這個金樓叫「共和樓」。宮老爺子講「我一輩子做成三件事」之前,其實還有另外一段話。但可能太長。他說我那年帶著一幫人從東北,穿著皮襖一路脫,進關內,到佛山,進了金樓才知道自個兒是土包子。這裡的景是滿室描金一塵不染……但我們不是來嫖的,我們到金樓,是來送一個炸彈。炸彈是蔡元培先生配製的,三天之後,就炸了廣州將軍鳳山,民國就此開始。所以這個樓叫共和樓。它是一個風塵之地,但裡面都是英雄。
因為沒有了這一段,很多人就說為什麼這些武林中人都在「堂子」裡面。要知道溥儀的退位詔書,都是那幾個執筆的人躲在堂子裡寫的——不能讓人知道,大隱隱於市。
南方週末:還有一句「唸唸不忘,必有迴響」,唸唸不忘的是什麼?
王家衛:唸唸不忘是自己的初衷,叫做不改初衷是英雄。不迷不成家,你必須要對你的事業唸唸不忘,你要專注,不斷地灌水的時候,結果這個樹才會長出來。
他們第一代的中華武術會的人說,強國強族,武術救國。那個蛇羹就是他們的初衷和理念。他們希望把這個理念繼續下去。宮寶森是一個很偉大的老人,他在葉問身上看到了這個希望,所以他最後承認自己輸了,他說我把我的名聲借給你。這就是期望你可以把這個火把繼續下去。
「高手一摸手就知道高低」
南方週末:宮二打敗馬三,關鍵的招數是兩手托住對方下巴推出去,宮寶森死的那場也用這招。這是你從美感上作出的選擇,還是從八卦掌專業角度,就該用這個動作?
王家衛:我希望電影的招數跟劇情是配合的。我看到形意拳有一手,叫「老猿掛印」,其實很簡單,用膝蓋撞到你的胸骨,叫掛印。這是要死人的。馬三那個時候給日本人做事,希望「掛印」,但宮寶森告訴他這一招的關隘是「回頭」,我認為這剛好跟劇情契合:老爺子希望他回頭,但他沒有回頭。章子怡那招叫「葉裡藏花」,破他的「老猿掛印」。這是文戲武唱。
南方週末:拍武打戲的時候,演員的武術師傅和八爺(動作指導袁和平)同時在場,他們對武術動作的觀點肯定不一樣。誰最後說了算?
王家衛:這是這次拍戲最微妙的地方。對八爺這樣的電影武行來說,有句話:小孩、狗、教頭,是最難搞的。小孩,你要教他打功夫是很難搞的;動物不用說,更難;還有就是教頭,因為他們都有自己固定的觀念——這樣不行,不是我們門派的東西。但這次融合得比較好,因為大家都有很明確的目標,就是各個門派的一招一式,都要標準。取捨在於,有時候這一招不規範,但會好看,也還在情理之中。當中的平衡是在這裡。
那些老師永遠就跟你說,(我們門派的東西)一手就死了。你不能永遠都是一手啊,那這個電影就完蛋了,不能看了。黑澤明那種,刀劍還可以,拳腳不能這麼做。
南方週末:你尋訪民間武術高手的過程裡,有的師傅會表示,願意讓自家功夫出現在影片裡,但條件是不能輸給詠春。你怎麼看這個問題?
王家衛:所以到最後我要非常感謝王世泉老師還有幾位八卦掌的老師,他們沒有計較這個。一般來說,你這個電影是講葉問的,那我們門派是輸還是贏?我們這個不能輸的,輸了我們就是罪人了。我解釋給他們聽,這個電影不是只有一個宗師,也不是討論輸贏的問題。最後這些老師很信任我,這是我的幸運。
其實這個戲裡所有的武功,有些地方是很有趣的。比如葉問和宮老爺子掰餅這一場,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梁朝偉一次是掌心向上,一次是掌心向下。要是行家你會知道,掌心向上的叫陽手,一般來說就是「慈悲」——你的重心從地下上來,會傷人不會死人;陰手就是「超度」了。葉問試過陽手,試過陰手,他知道都不是方法,最後用了聽橋,就好像詠春的黏手,也跟太極的推手一樣,就是聽你的勁兒,跟著你走。所以其實很過癮的。但是有些東西要內行看才會說,哎,王導還是懂一點哦!
南方週末:片頭葉問的台詞是「功夫兩個字,一橫一豎,輸的躺下,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」,這是否是推崇贏者戰略?
王家衛:不是,不是贏者的戰略。武術到最後其實講得就是一個藝術。中國門派功夫120多種,每一門每一派都有他們的手法,到最後這是一個手段,最後的目的,要不就是躺下要不就是站著。只有站著才是對的。人家說你的拳不是很重,我的拳比你更重。沒有什麼可以討論,在武林當中比一下就知道了。
高手其實一摸手就知道高低。以前的人,要給彼此面子,給台階下,我覺得這是最有趣的。要毀一個人的名聲,是很大的事情,因為他不代表個人,而是代表門派,兩個門派之間的仇就會沒完沒了。
南方週末:三年尋訪民間宗師,你對現在的武林狀況有什麼感受?
王家衛:中國武術現在分開兩個部分:一是體制內的競技武術,把武術運動化,沒有門派觀念,都是套路。但沒有門派就沒有傳承,沒有師徒關係。其實以前中國人說的「手把手教」是很重要的,因為有些事情是口傳心授,你必須要練到某個程度,火候到了,師傅捅一下,豁然開朗。民間的傳統武術的發展讓人擔心。現在這個時代,父母不會讓孩子從小去練武術,都是練個跆拳道、畫畫、彈鋼琴……練武是不可能的。我訪問過的不少老師,都是五十多歲,他說我們是下崗以後才可能重新練,我們這個門派裡最年輕的徒弟都是50多了。你說擔不擔心。窮文富武,你為了生活不可能練的。